河南:洛阳消防圆满完成牡丹文化节消防安保工作
洛阳第38届牡丹文化节消防安保工作开展以来,洛阳市消防救援支队高度重视,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坚持全员参与、全力以赴、创新实干的工作思路,认真分析全市火灾特点和规律,深入研究消防安全面临的形势及薄弱环节,开展防火检查工作和灭火救援准备,确保了全市消防安全形势持续平稳。
科学研判,常态化监管保安全。鉴于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本届牡丹文化节坚持“线上线下结合、前期后期互补、落实防控措施、重在扩大影响”的原则举行,洛阳消防立足实际,采取疫情防控和火灾预防相结合工作模式,多次召开视频调度会安排部署,要求各县(市、区)消防部门开展一次消防安全形势分析研判、组织一次有影响的联合检查、整治一批久拖不改的火灾隐患,摸准情况、抓准问题、找准对策,全力维护消防安全形势稳定。同时,市防火委督促各县(市、区)政府将消防安全工作纳入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部署推进,各乡镇(街道)、行业部门紧扣区域实际和行业领域特点,抓实属地政府领导责任、行业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单位主体责任,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机制深入推进火灾防控工作顺利开展。
精准发力,创新服务抓防控。一是突出重点,确保安全。各大队联合公安、商务、文化、应急等部门深入热点景区、牡丹观赏园、宾馆饭店等单位,重点检查消防控制室值班、微型消防站备勤、自动消防设施运行、防火巡查开展用火、用电、用油、用气管理等方面的消防安全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对检查发现的各类消防安全隐患,一律从严、从速整治。二是全面发动,排查隐患。支队通过新闻媒体、微博微信等渠道向社会公布《人员密集场所及办公楼宇复工复产消防安全“八到位”要求》,发动各级各部门和乡镇街道、公安派出所等基层网格力量全员参与,重点针对小超市、小饭店、小作坊等沿街门店,持续开展监督执法和消防宣传,针对人员密集场所和不放心区域开展夜查。安保以来,全市共检查社会单位2319家,发现火灾隐患4277处,督促整改火灾隐患4139处,临时查封17家,责令“三停”单位12家,罚款14.9万元。三是创新服务、指导帮扶。抽调业务骨干组建2个指导工作小组,利用线上答疑、线下指导的形式,针对“人员密集场所为加强疫情管控采取封闭部分首层安全出口、生产加工企业为增加物资存储和产能改变部分建筑使用性质”等客观存在的“临时之策”, 采取分级分类差异化监管,强化“技防、人防”双管齐下,精准防控火灾风险,同时抽查各大队监督检查情况,实地督导,查看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情况和隐患整改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强调“风险意识、红线意识、责任意识”。
联勤联防,确保安全稳定。一是依托社区警务室、基层网格员构建“巡消一体”的社会化消防安全防范网络,重点突出“二合一”、 “三合一”和“九小”场所等消防监督检查的薄弱环节,检查与宣传并行,及时消除火灾隐患,避免出现“小火亡人”。二是拉练调动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建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片区消防应急处置体系,根据疫情要求,适时的组织消防演习,使其参演单位了解处置程序,队员熟练掌握消防器材、会扑救初起火灾,构建专群联动、全民防控的强大防控体系。截至目前,共开展7次拉练演习,280名志愿消防员参与。三是组织消防员深入辖区人员密集场所、旅游景区、古建筑等进行“六熟悉”,修订完善灭火救援预案,开展实地实装实战灭火演练,对重点场所、重要部位均制定详细的保卫方案,并适时派出力量进行现场监护,随时处置各类突发险情。
营造氛围,四条主线促宣传。一是结合“七进”工作要求,组织社区网格员、“妈妈防火团”、社区消防宣传大使、消防志愿者等宣传力量,深入沿街门店、“九小”场所、“三合一”场所以及游客集散地,开展“面对面”“一对一”现场宣传。二是充分利用居民小区、社会单位,特别是医疗服务机构宣传栏、LED显示屏、楼宇电视等宣传阵地,滚动播放消防公益广告等提示内容,张贴常见火灾风险海报,引导居民百姓、单位员工主动发现整改身边消防隐患问题,自觉清理厨房、阳台、楼道可燃杂物,安全用火用电。三是完善短信目标人群和“今日安全”消防学习教育平台旅游场所从业人员信息,每天进行消防答题测试和警示提醒。四是有效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做好运营工作,结合实时热搜话题,增加新媒体账号影响力、服务力、传播力,切实提升洛阳消防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