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开展72小时地震救援综合实战演练
在“5·12”全国第十二个防灾减灾日来临之际, 为进一步提高队伍抗震救灾实战能力,5月7日16时起,新疆消防救援总队组织乌鲁木齐市消防救援支队、中国救援新疆机动专业支队开展了代号为“霹雳2020”的72小时地震应急救援综合演练。此次演练,共调集2支重型地震救援队、2支战勤保障队、2支通信保障队和1支搜救犬分队参加,共携带72小时自我保障物资和80种1260件套救援装备参加。
响应迅速,规范集结。灾害现场模拟里氏6.9级地震情况下,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苇湖梁电厂发生大面积建筑倒塌,大量人员被埋压。灾情发生后,总队立即启动《重特大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预案》,乌鲁木齐市消防救援支队与中国救援新疆机动专业支队重型救援队1小时内集结,赶赴“灾区”施救地点,战勤保障队、通信保障队和搜救犬分队遂行出动。到达集结地后,所有人员携带物资装备徒步5公里开赴“灾区”。救援力量到达指定位置,在指挥部的指令下,按照预先设定区域搭建现场指挥部和救援营地,同时各救援分队清点救援装备,全面投入地震救援演练任务。
立足实战,全程导调。此次演练坚持“全实景模拟、全要素指挥、全过程导调”原则,现场成立以总队副总队长蒲军为组长,乌鲁木齐支队支队长李寰、机动支队支队长舒海疆为副组长的演练指挥部,下设8个作战导调小组和通信、政工、宣传、保障等4个工作小组,根据建筑坍塌面积大、人员埋压多的特点,设置搜救犬搜索、浅层搜索、生命探测、横向破拆、安全破拆、狭小空间救人、深井救助等15个科目。演练开始后,各参战队伍明确分组分工,迎难而上、动脑思考,规范操作、专业施救,边作业、边总结、边完善、边提高,确保了各个救援科目操作规范、安全到位、快速高效。导调小组全程通过人防、物防、技防等手段,不间断对演练区域、重点部位、重要物资进行安全检查,严格落实个人安全防护措施,设置安全员,制定紧急撤离方案,及时叫停存在隐患的作业行为,提高了参演指战员安全意识。
紧贴实战,保障有力。通讯畅通和战勤保障是作战成败的关键。通信保障组从实战需要出发,建立应急通信网络,开展音视频组网、卫星电话应用、无人机侦察、4G单兵图传系统等作业,确保了总队、支队两级与救援现场、前方指挥部语音、图像、信息互联互通。后勤保障组克服种种困难,对车辆停置、帐篷搭建等方面进行安排,合理调派人员进行作业。现场搭锅做饭,为参演队员烹制可口的饭菜,按时、按点的保障指战员们在执行演练任务时能吃上营养可口的饭菜,确保指战员充分的体力,为救援工作提供坚强后盾。
政宣遂行,党建引领。演练期间,现场指挥部组织临时党支部利用徒步行进、营地搭建、就餐、讲评、轮休等时机,开展骨干示范、思想动员、战场纪律、战斗精神和性质宗旨教育,充分发挥临时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总队宣传组同步开展地震应急新闻宣传报道演练,全程遂行保障,拍摄收集客观、翔实的第一手资料,通过总队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六大矩阵平台”同步宣传。协调新华网、中国新闻网、新疆广播电视台、新疆日报新媒体中心、新疆法制报等中央、自治区媒体单位现场采访报道,提升了突发事件应急新闻宣传水平。
此次演练,立足新疆境内防震减灾形势,突出重特大地震灾害应急救援实战难点,采取“多个科目联演、多种任务叠加、多项技术协同”的方法临机设置情,全程导调考评,进一步检验了新疆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队伍精准调度、快速反应、专业处置、协同作战的能力。下一步,新疆总队将持续开展“全要素 全实战”拉动演练活动,进一步磨砺队伍、完善机制、查找短板,做到全域消防救援队伍随时“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